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的基层法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深刻认识和理解基层法官群体的存在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当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的基层法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深刻认识和理解基层法官群体的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基层法官心理问题形式和成因,立足现实语境找寻心理调适的可能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法官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统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到基层,业务部门工作。为什么怕出现错案,这正是心理压力大的表现。笔者在平时在工作中的观察和自己的亲身体会,了解许多基层法官存在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焦虑或抑郁心理症状。大多数法官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节奏过快,内外部对工作要求过严,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担心出现差错而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导致经常处于一种“案未结,心难平,情难稳”的压抑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此时若外向人格易表现为浮躁,失眠,精神紧张等焦虑症状,内向人格易表现为苦闷,悲观,失望,无精打采等抑郁症状。
2、神经过敏症状,有的法官不满足于现状,对其他提升机会多,晋升快,办事方便的机关部门存在向往,不能安心工作,有的法官认为法官与公安等其他政治部门相比,要求更高,管理更严,工作更紧,待遇偏低,经费偏少,条件偏差,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吃了亏,主要表现在好发牢骚,敌对性强,易激惹,好猜疑等心理症状。
3、职业倦怠心理症状。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情绪反应。个体往往表现为每天到单位上班无精打采,感觉疲劳,烦躁,易怒,紧张,对同事疏远,冷漠,对当事人态度恶劣,还表现为信心缺失,自我评价低,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合作成功率低等。
4、出现强迫倾向等心理症状。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加之法官工作对准确性要求高,许多法官和书记员或多或少会出现强迫性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经常无必要的担心自己是否得了疾病;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文稿、信件等,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差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造成基层法官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的现实状况制约司法功效,导致法官裁判受质疑。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来管理国家,我们的司法正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承担着法律治理与秩序构建的重任。“无论是社会体制转轨,或是社会结构转型,都往往存在一个社会无序化的过程。中国肩负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双重任务,自然就要承受双重无序化的挑战。”转型期间,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各种利益纷繁复杂、因历史原因导致矛盾纠结,原有各种利益冲突并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彻底解决,这也制约了司法化解矛盾的作用。鉴此,一旦当事人发现走完司法程序后却无法彻底解决纷争,必将直接质疑法官所做出的裁判,法官要想获得公众认可并确立公信力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2、“案多人少”法官工作负荷超载。目前,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最终都以案件的形式涌向法院,无论是刑事还是民事,收案数一直在高位运行。而且这此案件、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增多,难办案子越来越多,但是办案的人数没有多大改变,有的基层法院甚至出现人才流失,法官断层现象,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一线法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有的工作疲于被动应付,影响了司法的质量,也造成法官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案多人少”的矛盾使法官疲于应付,源源不断的案件使法官的不良情绪逐渐萌生,乃至出现情绪不稳,焦躁不安的不健康症状。
3、案件越来越难办,法官角色失调。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人民群众的依法维权的意见识不断提高,涉及的新类型、疑难案件的增加,由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法官在裁判过程中不断经历着挑战,其必然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社会对法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司法的供给与社会对司法的需求始终存在一定的距离。有的把社会矛盾和冲突转嫁给法官的头上,这也给法官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今天的中国基层法官们,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常处于多种角色的变化互动之中,那就是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变换着角色,难免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也会导致工作不满意。
4、法官面临上访、闹访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现上升趋势,有的对已判决的案件不服,有的为正在审理中的案件上访、闹访,有的是为了给审理法院与法官施加压力,有的案件上访至上级法院,甚至多次进京上访,上访多年,有的行为表现偏激,有的围堵党政人大机关大门等。面临严峻的信访形势,法官的工作压力前所未有,身心疲惫,有的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
5、源于家庭方面因素。法官的家庭方面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感情压力,法官工作很忙,很少有完整陪伴家人的时间,容易遭受父母、丈夫、妻子、儿女的埋怨、误解;二是经济压力。法官属于公务员序列,日子一般过得比较清贫;三是教子压力大。当今社会,家长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但法官由于超负荷的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日积月累,影响心理健康。
三、基层法官心理问题的调适
1、准确定位、摆正观念,秉承良好的工作态度
调整好心态,是处理心理问题的关键,基层法官要坚守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对我们从事的法官职业应抱有尊荣感、认同感,不能等同于一个大众化的职业,因为我们的职业关联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能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当事人,通过司法审判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感到些许幸运和成就感;并且我们手握达摩克利斯之剑,主持正义、惩恶扬善,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法官终有一日将成为令人瞩目的职业。只有我们自己内心中自觉地尊崇、奉行法律,真正地认可自己的职业,坚持和秉承法官的职业道德,才能在解释和适用法律过程中自觉地依据职业义务与责任准则进行正当评价,必然有助于当事人在接触司法过程中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司法的公正性,为实现公众对司法、法官的认可奠定良好基础。
2、学会放松、关注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1)注重调节负面情绪。工作倦怠在法官职业生涯中难免会出现,它是我们长期面对高强度工作的正常反应。法官有必要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一般心理疾病的基本判断方法和排解方法,要学会合理宣泄,避免不当放纵,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正当方法。对于工作中遇到消极情绪或知道自己情绪将失去控制时,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的方式,用暂时离开的办法避开使你产生不快的环境,或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或设想未来使你看到问题得以克服的前景,或向你的同情者进行倾诉。总之,面对工作重任,要学会“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达到举重若轻,并时时关注和感受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因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确定合适的职业规划。法官的职业发展在当前是较为曲折的,这需要我们始终保有一颗平常心,理性地认识整个大环境和职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避免攀比心态。法官职业的成就感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把司法的人文主义关怀、法治的精神传递给公众,体现在化解矛盾、减轻对立、消除纷争上,而不仅仅是他获得的级别或职位。在你失望、失败时,或许应当审视并告知自己,你所确立的职业目标可能并不适合你,可能应通过降低期望和要求变得成熟或更为明智。换言之,应说服自己形成合适的价值判断和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寻求内心的平和。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预防和缓解法官的心理压力,必须先加强法官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法官职业培训内容范围。让他们多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压力能力。同时,有条件的法院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促使法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增强法官职业荣誉感,多措并举,帮助法官减轻心理负荷。
4、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缓解法官心理压力必须与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法院文化建设相结合起来。法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通过法院文化建设,营造法官精神家园,让法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打造团队精神,从而形成积极防御心理机制。在司法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体现人文关怀,为法官提供各种交流、放松平台,丰富法官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法官广泛的兴趣爱好,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沙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