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机关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5-06-26 16:02:51 73
今早出门送儿子去上学,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是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仿佛让人觉的夏天好像还没到,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晨练的人们、买菜的人们、上班的人们都忙碌着穿梭着,从这头到那头。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因为马上迟到了,我拽着儿子急着赶公交车。走到
  今早出门送儿子去上学,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是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仿佛让人觉的夏天好像还没到,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晨练的人们、买菜的人们、上班的人们都忙碌着穿梭着,从这头到那头。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因为马上迟到了,我拽着儿子急着赶公交车。走到半道,忽然被一个声音叫住:“女子,给我看看这张钱,是真是假,我不认得。”扭过头才发现路边坐着一个七旬老人他的衣衫褴褛,旁边放着一个拐棍和一个破口袋,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一个乞丐,后来他手中拿着一张暂新的百元钞票问我他的钱是真是假。我才知道他不是乞丐,他说他刚卖了几斤核桃仁,别人给了他这张钱。老人穿得挺单薄坐在那甚至都有点瑟瑟发抖。看他挺可怜的,我就央求老公给看看,老公有点迟疑我知道现在的骗子很多,他怕碰瓷。经不住我的恳求,他给那老人看了,然后肯定的对那个老人说是假的。听了这话老人很不相信,他又追问我们真是假的吗?老公说这张钱制作很粗糙,很容易辨认的。老人依着拐棍艰难的站起来拿着自己的空口袋和那张百元钞票,走了,一句话都没说,既没诅咒那个给他假钱的人,也没说什么抱怨的话,就这样默默的走了,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但是在分明之中我看到了老人刚才眼中的那一抹失望,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我无从而知。老公也习以为常的走了,唯有我仍站在那儿,看着老人渐渐消失的背影,心中有股说不出的难受,多可怜的老人啊,可以想象他的劳动成果的获得是多么艰难,从打核桃,再到剥核桃,然后再晾晒,最后费劲周折的拿到集市上卖。可是他的劳动获得的价值呢?就是这张崭新的毫无价值的假钞?就是被愚弄他的假币持有人欺骗?我想帮助他,真心的想帮他,但是我还是走了,我该怎么帮?是领着老人去金融部门上缴假币?还是和他一起到执法部门进行立案?是施舍给老人一张百元钞票?还是义愤填膺般的咒骂那些用假币坑人的犯罪分子?老人一直没骂,也许他觉得骂了也无用,也许在他的一生中还有比这个更重的打击,也许还有很多的理由.......
  
  刚才在我眼中良好的社会秩序瞬间被破坏了,这也许只是一例个案,也许只是美好社会画卷上的一点瑕疵。可是对一个执法干警来说可能是一种职业习惯、道德操守,还有那发自内心的除恶扬善匡扶正义。一件小事轻轻地让我遇到了,不经意间发生了,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粒石子掉入湖泊仅仅泛起了涟漪,不是一粒石子投入大海,就没有了踪迹。而是一块难看的疤痕,落在了爱美者的脸上。怎样让这块疤痕消失,让美丽再现,却是我深刻的思考:
  
  一、人民群众对假币缺乏辨认能力。
  
  近年来,假币流通情况在我县不停活动,各种版本、面值的假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严重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人民币信誉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地区,由于群众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对真伪假币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把假币的流通人群锁定在这类人群中,而且屡次得手,助长了罪犯的嚣张气焰。
  
  二、宣传范围窄,力度不大。
  
  对于小县城来说反假币的宣传培训工作仅仅局限于金融、商业等货币流通部门,平常老百姓没有办法获得到这类知识的宣传途径,普及率过低。使得相当多的群众对假币的特征和辨别方法缺乏了解。另外因为个人文化素质和文化环境不同,新版人民币发行后虽作过有关人民币的简介和特征的宣传,但仍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或不了解其特征。过于自信的认为我们的小县城肯定没有假币流通甚至流通极少,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范。再加上金融部门没有制定适用性强的宣传内容,另外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对由于假币流通扰乱社会和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没有制定出适用的法律法规。以上各种因素造成了人民群众对这类法律法规认识一片空白,利益受损不知找谁维权?不知找哪个部门立案?所以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执法意识淡漠打击力度较弱。
  
  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受传统执法理念的制约,习惯于重视大案要案的线索来源、立案监督、侦查破案。觉得这类案件更能体现法律的震慑力和社会效应。而对金融犯罪中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危害和危及社会安定团结和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缺乏认识。认为这类案件线索来源匮乏,涉案人员流动性大、涉案面积较广、涉案方式隐蔽性强,在小地方危害性小,相对金融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来说这类案件涉案金额少,群众举报较少等引不起执法干警的重视,导致立案监督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干警的执法意识了。
  
  另外,由于假币犯罪不是我县犯罪活动重点,从乡村到县城对打击防范该类犯罪活动意识不强,思想停留在等案源,行动上体现在按部就班状态。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假币犯罪影响全县金融秩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执法意识淡漠、办案成效不高、打击力度较弱。我们国家也有制裁制售、使用假钞的法律,但就是没有起到法令禁止的社会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执法部门在对待此类事件时往往过分同情受害者,对他们持有的假币不能坚决没收,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身边的假币进行了再次流通。
  
  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我认为对于打击城乡居民出现假币流通的金融犯罪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辨认意识减少受害程度
  
  由于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小地方,年龄较大的老人身上,所以货币发行部门在发行新版人民币前要有一个足够的宣传过程,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人群,特别是对老年人要耐心宣传,方式得当,为群众创造一个了解、识别新版人民币的条件。另外,银行、公安等职能部门,应将收缴的伪造的人民币公布于众,让群众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耳听一听,通过接触实物,能够增强对假币的感性认识,提高识别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使用假币。这样一来,相信我们的社会上就如那位老人的受害人群就会相应减少,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就会增加。
  
  二、加强宣传力度维护群众经济利益
  
  宣传教育,营造反假氛围,公安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在多策并举打击犯罪活动同时,依托派出所、办事处、居委会、治安积极分子向群众广泛宣传假币犯罪的政策法律及社会危害,增强群众认识假币能力,学会自身防范措施,防止假币侵害。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形成社会防控体系,聚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形成高压态势,合力高压挤缩假币犯罪生存空间,使之无生存之地。在不影响案件侦查办理的情况下,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将反假币知识普及城乡居民,加强人民群众反假币意识。通过宣传会现场讲解、真假对比等简单易懂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向群众介绍鉴别假币基本常识。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发挥法律效能,让群众清楚“打假币”既是义务,也是权利,唤起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发现、举报、打击假币犯罪行为,建立起一道杜绝假币的坚实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加固了,相信农村基层劳动人民的安全意识、奉献意识就会增强,也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劳动价值转眼间就会被一张或数张无用的废纸而替代。
  
  三、提高执法干警的执法意识和打击力度
  
  依法打击制售假币犯罪应当是公安机关、金融机构、检察院和法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为公、检、法司是国家安全的利器,掌握着刑事和民事的侦查权,更掌握着对犯罪分子的定罪权。各办案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对金融犯罪特别是假币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意识,树立了“主动出击”的工作理念,实现“坐堂等案”向“主动出击”工作模式转型。变专项行动为常态打击,建立打击防范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大多数民警墨守成规,对专项行动的认识停留在为行动而行动上。我们应打破固定思维,转变观念,科学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打击假币犯罪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用于今后常态下打击假币犯罪的具体指导。公安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在多策并举打击犯罪活动,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使之无生存之地。对于城乡来说假币的流通和使用大多数还是聚集在那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执法部门应该加强城乡地区关于反假币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我们看到“依法治国”在城乡居民生活的切实体现,关注民计民生不再是一句口号。
  
  四、学习专业理论,提高打击犯罪的实战能力。
  
  作为执法机关首先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理论有时还需要博览群书学习一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社会知识,这样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其次科学建立完善防范措施,提升防范水平。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形成打击假币犯罪合力,建立内外协作长效机制。对内,要利用正在推进的加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的假币犯罪案件线索收集、整合、共享平台机制,形成一个以经侦部门主导牵头,各警种协作配合打击假币犯罪的工作模式。科学建立完善防范措施,提升防范水平。最后必须建立建立齐抓共管防范长效机制。与检察、法院、司法、工商、税务和金融机构等部门顺畅的联系渠道,主动取得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办案协作机制,共同会商和解决案件管辖、案件定性和适用法律等问题,确保假币犯罪快侦快捕快判。公安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在多策并举打击犯罪活动同时,依托派出所、办事处、居委会、治安积极分子向群众广泛宣传假币犯罪的政策法律及社会危害,增强群众认识假币能力,学会自身防范措施,防止假币侵害。
  
  相信通过人民群众辨别假币能力的不断提高,检举意识的不断增强,干警执法意识的不断转变,打击力度的不断强化,我们的社会因为假币受骗的人群将会更少,我们的老人将不会应为一张假币而满目失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家园将是我们执法干警那闪闪徽章下的一片靓丽风景,将是我们执法干警心中一生追随的一个简单中国梦!
  
  (孟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