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廉政建设新路径

2017-02-21 11:05:55 13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陈全国在自治区纪委九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思想教育。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陈全国在自治区纪委九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思想教育。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增强文化认同,把传承中华文化与弘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构建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机制,是当务之急,也是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必经之道。发挥廉政文化在全面管党治党中的作用,必须突出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一、腐败滋生的深层次因素及文化价值取向
  
  腐败现象的发生和泛滥,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因素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一)现阶段腐败滋生现象是社会文化中一些腐朽成分繁殖和蔓延的结果。这种腐朽文化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更有社会转型时期体制层面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以权谋私、买官卖官、金钱至上的封建权力私有观念;封妻荫子、任人唯亲、人身依附的封建思想观念;思想僵化、高高在上、不讲效率、互相推诿的封建官僚主义等等。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必然会乘虚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等现象。有国外政治学家指出,腐败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腐败的原因之一是社会基本价值取向观发生变化,使个人的行为既不必遵循现代准则,又可不受制于传统准则,导致人们的精神文化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出现真空、无序、失范,给腐败的泛滥提供了机会。
  
  (二)腐败文化价值取向及危害。腐败文化是那些能够为腐败进行论证,帮助腐败现象滋生并且发展蔓延的文化,它诱使某些人对于腐败的理解、认同乃至接受。出现崇尚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政治信念动摇、人生信仰迷茫的现象。腐败一旦获得了这种文化,社会主流文化便会被严重扭曲和消解,腐败就会迅速蔓延,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导致人们视腐败利益为正常化,腐败文化严重侵蚀了政治生态环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是由于腐败文化侵蚀,一些党政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权力观发生蜕变。有的党政干部在主观认识上背离了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不能坚持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丧失了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应有的道德操守和理想信念,陷入了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在他们看来,手中的权力并不意味着为人民谋福利的责任和使命,而是满足个人欲望和利益的工具。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以权谋利、以钱开路、行贿受贿的腐败之风就会愈演愈烈,形成一种极为普遍的腐败心理。如果从思想上找根源,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腐败最直接的原因正是腐败主体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蜕变。
  
  二是由于腐败文化的侵蚀,一些党政机关内部长期存在着不健康的组织文化。一个拥有良好风气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引导干部的权力使用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个受不良风气主导的工作环境,则会对干部的权力使用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现在有的部门和单位那些有贪污贿赂行为的人被视为正常,而那些廉洁自律、不贪不沾的人,则被人讥笑为“太呆板”、“假正经”而受到孤立,甚至被周围人所不容而受到排挤和打击。原因很简单,就是廉洁自律行为与那些坚持原则的人,与已经形成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破坏了腐败文化笼罩下的“潜规范”,触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文化氛围里,意志脆弱者想不腐败都困难,于是一些人不得不迎合不良风气,随波逐流,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致使腐败现象日益泛滥,这已成为腐败现象猖獗泛滥的深层文化诱因。
  
  三是由腐败文化的侵蚀而形成的不良社会心理严重影响了反腐败工作。反对腐败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态度,是人民群众的一致立场。但在现实中又存在着一些非主流的观念和心态严重影响了反腐败工作。第一“见怪不怪”的政治冷漠心态,即对于腐败现象采取回避、漠视的态度,而不是挺身而出,坚决揭露和反对;第二“好人主义”的纵容心态,即对待腐败现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推行好人主义,放弃反对腐败的责任和义务;第三“个人例外”的投机心态。有的人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私下议论时往往慷慨激昂、义形于色,但自己行事时却总想拉关系、“送红包”、“走后门”,渴望干部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法外利益;第四扭曲的崇腐、羡腐心态一些人对于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官位、取私利的人,羡慕为“有能力”、“有门路”,是“能人”;认为某些官员在生活中表现出铺张和奢侈是“有派头”、“潇洒”,甚至出现“笑廉不笑贪”的怪现象。这种现象说明,腐败文化像疾病一样侵蚀着主流文化的肌体,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再不铲除滋生蔓延的腐败文化土壤,反腐倡廉的诸多举措就会被消解,难以取得实效。反腐倡廉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而廉政文化正是反击腐败文化最好的武器。
  
  二、廉政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弘扬廉政思想,增强廉政意识,倡导廉政道德,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廉政文化,是指与腐败文化相对的,以建立廉洁政府、廉洁政治或规范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为目的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规范、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法治传统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评价等的历史性积淀。广义廉政文化的内涵,一是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即社会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二是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廉洁氛围,即政府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主体;三是营造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克己奉公的公职廉洁氛围,即公职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核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分割的整体。总而言之,廉政文化是指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包括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
  
  (二)廉政文化在源头防腐中的效用。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力量去感化人,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并用这种文化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从而使反腐倡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营造以廉为美的社会环境。
  
  一是廉政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就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而且,廉政文化借助文艺、广播、影视等媒介,弘扬主旋律,鼓舞和凝聚人心,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基础性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是廉政文化具有教育作用。廉政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发展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社会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廉政文化为廉政行为的养成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用先进廉政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教育熏陶、激励、鼓舞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廉奉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的氛围,营造“以廉政为荣,以不廉政为耻”的社会风尚,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
  
  三是廉政文化具有规范作用。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文化一旦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虽然没有明文的规章制度,但可通过一系列为人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违反了观念的价值准则,廉政文化的软性控制就会发生作用对自己的行为自动加以纠止,从而有效地抑制腐败蔓延和侵蚀。
  
  四是廉政文化具有监督作用。廉政文化的监督作用,不是其本身怎样监督,而是在于它能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而去监督。廉政文化依靠其自身规律和渠道、文化传媒方式和魅力影响着社会。当然,必须明确的是,任何一种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但这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却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廉政文化也如此。
  
  三、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它是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以廉政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教育公职人员廉洁奉公行政,引导所有公众积极参与廉政监督,形成崇廉尚廉的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发挥廉政文化在源头防腐作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一)公职人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掌握着重要权力,他们是否树立了廉政观,是否做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会影响到一个领域或一个地方的发展全局。因此,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根本目的是预防公共权力的腐败。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廉政文化建设重在“吏治”,它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各级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淡泊名利、恪守宗旨、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增强服务理念,切实提高“管住自己”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抓住廉政文化建设中公职人员这个主体,因而廉政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是“进机关”、“进班子”。在机关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面向全体公职人员着力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观念,倡导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风尚,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实践落在实处,以点带面,取得实效,也才能以好的党风和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民主意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具有成熟的民主意识社会环境。在一个民主法治观念淡薄、政治参与冷漠、权利意识空白、自主精神缺乏的愚民文化环境中,不仅不能够对权力形成有效的规范和制约、预防和遏制腐败,而且客观上还成为腐败滋长蔓延的温床。有效反腐就必须努力培育现代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建立在公民民主意识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化,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纳税人意识,由此又可引导出参政、议政、督政意识,科学理性精神,道德意识。它要求每一个公民积极、主动关心、了解和参与政治,并对政治运行过程施加影响的强烈主体意识。公民只有在政治实践中真实享受到法定的公民权利和承担的公民义务,才能在意识深处真实理解并认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公民民主意识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在公职人员中真正确立起“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对公职人员的行为敢于监督、积极监督的意识与依法维权的意识,从而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达到防止腐败滋生和蔓延的目的。
  
  (三)着力加强廉政文化载体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设施。充分利用这些阵地集中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和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政文化建设。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成果,宣传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宣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互联网上开辟和巩固廉政文化阵地,让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廉政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窗口,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阵地。三是大力发展廉政文化事业。制定政策,鼓励文艺工作者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和现实反腐败题材,精心创作廉政文化作品,繁荣廉政文艺创作;整合资源,有效地利用影剧院、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化宫等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繁荣廉政文化市场;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用历史廉政名人、现代廉政楷模来引导和激励干部群众;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执法监督力度,坚决铲除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和环境。
  
  (四)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方式方法。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力求针对性。坚持以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为载体,确定有针对性的廉政文化建设主题,注重人性化,讲求实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不断创作新的具有较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廉政文艺作品,为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廉政文化活动提供丰富的源泉。二是创新教育内容,力求通俗性。不仅要把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而且要结合实际,立足现在,积极探索,选择群众参与度高、易于接受的内容,及时总结提炼勤政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发挥示范作用,倡导尊廉崇廉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性。全力打造鲜活生动的大众文化,做到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五)观念创新,深化廉政文化建设认识
  
  廉政文化能够发挥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凝聚作用和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单位廉政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观念创新入手,进一步深化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领导干部观念要创新。领导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廉洁程度。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腐朽文化面前不迷失、不堕落,检验着一名领导干部基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因此,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到廉政文化对党员干警的教化和约束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法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与审判执行、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从领导层面提高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干警观念要创新。要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审判、执行、司法行政等重要岗位,涉及每一名干警。党员和干警要进一步深化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参与,不断反思,通过文化的渗透和教育作用,时刻检点自己的工作行为,切实做到廉洁自律。
  
  (六)内容创新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
  
  廉政文化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具体来说,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努力做好“三个结合”。
  
  与中央各项规定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以中央各项规定和精神要求为引领,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当前,应着重做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严肃反分裂斗争纪律的规定》《关于解决当前作风突出问题的意见》等各项规定的宣传学习,引导干部职工熟知中央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与法院工作各项要求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应紧贴司法改革要求,以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规范党员和干警司法行为。当前,法院应严格遵循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通过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渗透和引导,努力提升党员和干警规范自律意识。要通过建立相关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让党员和干警时时处处规范司法行为,确保企业发展建立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之上。
  
  与审判执行工作实际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与法院各项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引起党员和干警的共鸣,让廉政文化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应牢牢立足工作实际,避免与实际工作发生脱节。要将其细化、分解到不同岗位,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引导,激发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党员和干警都能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受益。
  
  (八)手段创新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
  
  廉政文化建设应着力做到“三个丰富”,不断创新建设手段。
  
  丰富宣传载体。要摒弃以往简单枯燥的廉政宣讲模式,注重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宣传。要深入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栏、张贴廉政标语、开辟网上廉政教育专栏、开展廉政格言征集活动等,大力宣传廉政文化理念,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廉洁从业的意识。
  
  丰富教育层次。廉政文化建设应着眼实际,分层次实行廉政文化教育。不仅要正确区分领导干部与普通干警的廉政风险差异点,还要将专卖、营销、财务等不同人员进行分类,根据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确保做到有的放矢。
  
  丰富建设方式。在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班子、进庭室(部门)、进岗位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家庭,通过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签订“家庭廉洁承诺书”等方式,筑起家庭廉政防线。
  
  (通讯员: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监察处敖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