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建议

2017-06-28 19:53:36 185
从2014年至2017年5月,兴业县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57人,其中少年法庭审结的案件为25件41人。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不满十五年1人,最低刑期为有期徒刑、拘役缓刑15人。虽然未成年犯罪案件在刑事案件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社会和国
 从2014年至2017年5月,兴业县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57人,其中少年法庭审结的案件为25件41人。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不满十五年1人,最低刑期为有期徒刑、拘役缓刑15人。虽然未成年犯罪案件在刑事案件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但是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越来越重视,在社会上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该院通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此类案件主要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罪犯身份单一性。犯罪主体未成年人主要在初中阶段,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对于违法犯罪的认知浅薄,对刑事犯罪法律知识不强。从2014年到2017年5月,未成年人犯罪文化程度在初中是56人,占涉案人数的98.2﹪,小学的文化程度是1人,占涉案人数的1.8﹪。二是犯罪行为趋同化。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受未成年人智力行为,家庭环境及成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未成年对违法犯罪的认识不高。三是犯罪范围狭小化。近四年里,兴业县法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寻衅滋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以及强奸案件。故意伤害罪犯案人数有5人,占犯罪人数的8.8﹪;抢劫罪犯案人数有24人,占犯案人数的42.1﹪;盗窃罪犯案人数有6人,占犯案人数的10.5﹪;寻衅滋事罪犯案人数有2人,占犯案人数的3.5﹪;强奸罪犯案人数有14人,占犯案人数的24.6﹪;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犯案人数有6人,占犯案人数的10.5﹪。从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抢劫罪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强奸罪。
  
  从以上分析,造成此类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未成年人的心智和认知水平限制。未成年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智成熟问题影响着未成年人行事作风。未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不过全面,甚至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根据自身的喜好作出一定的行为,自身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界定分不清。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的好奇心比较重,关于相应的事实认定不清,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错误的引导,致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受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好坏与其所处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未成年人所处的成长环境无非就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及影响,未成年人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与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关系。第一是父母疏忽了对未成年人的管教,没有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第二是未成年人受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还不成熟,且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范。学校环境的好坏也是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发生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所在就读学校的治安环境相对较差,学校疏忽对未成年人管教。没有及时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端倪,没有从源头上进行矫正,致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是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现今社会信息网络发达,社会充斥着许多不良的因素和诱惑,未成年人对于分辨不良的因素和诱惑的认识还不成熟和全面。未成年人的从众心理比较重,跟风现象严重,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分子的教唆从事犯罪活动,特别是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行为中集中体现,很多未成年人对于毒品的认识不到位,以朋友的名义帮助,认为这不构成违法,直至被抓才认识到错误。三是未成年人的抵制能力和自控能力弱。未成年人犯罪受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容易走上歧路。再加上未成年人对于犯罪行为认识不清,界定不明,加上没有人进行积极引导。未成年人的心里不成熟,自身的抵制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弱。只要受到外界及不良朋友的鼓吹就会容易犯错,特别是未成年人没有真正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学校对于普法教育这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
  
  从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该院建议: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应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进校、进社区,组织相关的司法部门以课堂形式讲解法律知识及典型的案例。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宣传,以案说法,提升未成年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定期举办的法律教育讲座,通过新媒体、新型方式进行宣传,这也是现今未成年人接触最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增设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强化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观念。许多未成年违法犯罪行为多数发生在校内,故意伤害、殴打这些行为除了在校外发生之外,校内也时常发生。法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增加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构建法治校园,教育未成年人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公民也是学校的责任。三是建立“铁三角”联防机制,提高未成年人辨识能力、自控能力以及抵制能力。“铁三角”联防机制是指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构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运行机制。家庭层面主要依靠父母进行教育引导,树立遵纪守法榜样,为未成年人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出努力,从根本上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几率。学校层面主要依靠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人身价值进行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观,履行未成年人作为学生所以承担的责任。社会层面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主要还是司法部门给予重视。司法行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排除对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隐患和障碍,特别是对于学校治安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只有从各方面着手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机制,才能更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何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