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当事人“倒苦水”

2014-05-04 16:40:36 9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当事人对利益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矛盾也愈加突出。基层法庭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乡村,为辖区经济高效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摆在基层法庭法官面前的重要课题。说白了就是案件到庭了,不管是原告或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当事人对利益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矛盾也愈加突出。基层法庭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和谐乡村,为辖区经济高效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是摆在基层法庭法官面前的重要课题。说白了就是案件到庭了,不管是原告或者被告,笔者认为都一定要听他们“倒苦水”。因为要赢得当事人信任,以便在调解中保持公正,必须先听他们倒苦水,耐心听取当事人诉说自己的苦楚。当事人所倒的“苦水”,大多是他们在诉讼中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听好了,当事人就会心情舒畅,随后的调解应该会较顺利。
  
  其实,当事人“倒苦水”也是对法官而言的一面镜子,也是让当事人对你不再“仰望”的体现。与当事人“零距离”交流,坐下来倾听当事人最迫切的想法和诉求,它能折射出法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值得法官认真反思。若是不下功夫引导当事人,就容易引起当事人的误会。须知法官是原告与被告之间的“连心桥”,解决当事人困难的“及时雨”,所以法官要不满足于“坐等”当事人“倒苦水”,应“沉”到当事人中去找问题,推开当事人的“心门”,与当事人平起平坐,面对面地与当事人“零距离”的交流,耐心倾听当事人“倒苦水”、诉衷肠、发牢骚。解决好了当事人“倒苦水”的环节后,再付诸行动、及时抓好案件的调解工作应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必要时也应协调处理并回复解决,绝不能回避、不能推、不能拖。当事人的心气顺了,矛盾对立面就少了。当事人向法官“倒苦水”,只是希望能把心里的疑惑和苦闷说出来,这是当事人情绪的真实反映。当事人的事情再小,案件再微小,法官也要引起重视,当事人的意见再细,也要认真听取。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却是当事人生活中的“大案”,也许还是当事人一生仅有的一次官司。法官和当事人,就如同一个事物的两个面,法官离不开当事人,当事人也离不开法官。法官只有充分与当事人沟通,在为当事人有效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法官的价值。
  
  要真正实现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和谐化,笔者认为法官必须首先听当事人“倒苦水”。具体来讲,就是要从法庭的接待制度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法官听当事人“倒苦水”的载体、程序、步骤及措施,让每一位法官都能够积极主动听当事人“倒苦水”,乐于听当事人“倒苦水”,并从中听取当事人的“苦水”的真正内涵,“苦水”产生的来源,真正体会当事人的争议所在,联系法律主动思考并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当事人的矛盾。让当事人肚子里的“苦水”经过疏导、排解与调和,逐渐由苦水变为淡水并最终成为当事人之间和谐的幸福之水。当然这样的理想状态还很遥远,但只要所有法官都努力做了,相信结果会很圆满的。
  
  法官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还应该努力创造机会,畅通诉求渠道,保证当事人讲话有“绿色通道”。让心中“不平”的当事人都有机会向法官“倒苦水”。当事人的不满意点,是化解纠纷工作的重点。即使他们“倒苦水”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合理的,事关案件及双方关系的处理,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法官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去给予帮助,把当事人的诉求解决好,把当事人的情绪疏导好,体现法院的人文关怀,切实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当事人,在贴近纠纷实际中去引导当事人,在积极作为中服务当事人,在共同努力中开导当事人。只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化解矛盾、改善法官与当事人的关系,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法官在处理每一件案件时都在思想上用真情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倒苦水”,那随后的一声声满意,一张张笑脸等“小和谐”就能够汇聚奏响成社会的“大和谐”。(作者:温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