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声

2017-05-18 22:19:56 100
故事发生在宣威市。为了照顾当事人之脸面,村名即当事人人名隐去而用化名。俗语说,少年叔侄当弟兄,而本案中恰恰相反,叔侄操戈似敌人。叔侄之间为何如此剑拔弩张?话还得从头说起: 2009年,宣威市人民法院收到闫惉兄妹七人的诉状:说是1982年10月,经村民
故事发生在宣威市。为了照顾当事人之脸面,村名即当事人人名隐去而用化名。俗语说,“少年叔侄当弟兄”,而本案中恰恰相反,叔侄操戈似“敌人”。叔侄之间为何如此剑拔弩张?话还得从头说起:
  
  2009年,宣威市人民法院收到闫惉兄妹七人的诉状:说是1982年10月,经村民领导小组决定,将集体所有的仓房、烤房及其附着物约300平方米作价卖给原告父亲使用。原告父母去世后,被告在其土地上建厕所、烤房各一个,猪圈五间。
  
  因原告其中一人属于军人,部队多次来函催促。
  
  审理中,因被告提供证据只能证明被告曾经申请使用宅基地,政府同意使用宅基地的事实,但不能证明所争议的宅基地属于被告所有。再则,民事诉讼之前,原告2007年已经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所持宣威市国土资源局颁发N0.0021685号宅基地使用证已被注销,于是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判决生效30日内撤除建在原告家宅基地上厕所一个,烤房一座、猪圈五间,恢复原貌。
  
  判决生效后,因强制执行要大动干戈。为了避免冲突、减少被告损失,执行法官多次上门做被告思想工作。作为被告的侄子之一的闫军毫不示弱,如果你们缺乏警力,我可以找镇上,如果还不够的话,我可带来半个连。执行那天,作为军人的闫军虽然没有带来半个连,但还真的带来几个兵。然而,威慑并非是兵的作用,而是法律的威严。侄儿把保卫国家的“枪杆子”对准叔叔也只不过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执行很干脆,连被告之母、原告之奶奶的棺材也不能放在要从被告建盖中的房屋中存留。村里人对这一次执行活动无不感到震撼。
  
  烤房、厕所、猪圈拆出了,土地恢复了原貌。然而,被告又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被省高院驳回。
  
  原告官司胜诉了,执行了。但叔侄之间的纷争并没有因强大的执行攻势而“收兵”。原告七兄妹又打起了另一官司,说是原告十年前建房占用了他家的排水沟,又将叔叔闫郜起诉到法院,要求叔叔被告搬走排水沟上的盖板恢复原貌。经宣威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排水沟形成已有十年之久、判决维持现状。原告七兄妹不服一审判决又上诉于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驳回上诉请求。
  
  原告七兄妹第二起官司败诉后,原告之一的闫惉把两级法院的判决当成一纸空文,凭其兄妹实力你判你的,我做我的。2013年农历腊月十三将其叔叔闫郜的山墙处打开一个洞,任其阴沟水往叔叔家屋里流。据办案人员回忆,当时他们赶到现场,后案的原告也就是被告家叔叔的家中因阴沟水进入,连盆都漂了起来。当太阳光直射进入,水面还有点波光粼粼。
  
  2014年,前案的被告,后案的原告又将七兄妹起诉到宣威市人民法院,要求排除障碍。
  
  经宣威市人民法院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八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之规定判决被告闫惉将其排水沟上长90cm、宽50cm、高60cm的妨碍墙拆除。被告闫惉不服又上诉于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被驳回上诉。
  
  判决生效后,原告申请宣威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被告不自觉履行,宣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长宁德云、副局长候光庆5月15日邀请当地派出所、当地村干部前往发案地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
  
  在做思想工作中,执行局副局长候光庆开门见山,前次你家申请执行,我们毫不含糊,当时你奶奶的棺材摆在里面想等你奶奶去世再拆,但为了不留隐患,房子还是被撤了。今天你叔叔申请执行你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前次怎么执行,这次就怎么做。今天我们来是先做做你的思想工作,免得明天大动干戈。
  
  经过当地派出所、村委会在场人员的协调配合,被执行人闫惉终于搬开了那堵“尿泡打人疼到不疼,就是气胀人”的烦心墙。
  
  走在返回的路上,村委会一位干部告诉我们,为了这个案件,他给法官带路不下五、六次。表面现象上看,叔叔有点不成,但从实质上分析,侄子辈们也不太嗨(taihai)。因为侄子们有两个是警察、有一个是军官、有的是老板,除一个在家,其余在外都有工作,争那点闲置宅基地干什么?特别是上次执行,在部队那个还带来几个兵,何必那么张扬。
  
  从2007年开始,一个行政官司,三个民事官司,一审、二审、再审,官司从基层法院到中院再到高院到执行完毕将近十年。叔侄之间到底还有什么过各?有人说是叔侄之间原来关系较好,因其中一侄子用了他家的一个墙角石,其婶得知后嘴不饶人,侄儿找一个陪她家也不得。叔侄之间从而产生了你争我夺的矛盾。我不知道这一情节是否真实。但不论真实与否,但十年之间叔侄打了一起行政官司,三起民事官司、一审、二审、再审,诉讼打到省高院是不争的事实。京剧沙家浜中有这样一局唱词“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应该说是军人的气质,在这一案件中,我不反对维系人民安宁的警察、保护国家安宁的军人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父母给自己留下的合法财产,但也不能让“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传统文化流失。
  
  特别是在农村,家里除了一个警察或者一个军官,有的人就认为了不得。笔者认为,警察也好、军人也罢。作为身份,他们确实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但在邻里问题上不应该成其为“了不得”的人。本故事中的警察、军官打了四个官司,同样有两起败诉。这也就足够说明不论你有多么了不起,在法律面前只能人人平等。
  
  克振家声路千条,何止诉讼一条路。法律可以判决财产得失,但难以判决亲情回归。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人在做,天在看,功过自有人评说,但愿人们吸取这个深刻的教训。
  
  (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张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