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1234”模式做好息诉息访工作

2015-02-15 12:16:11 105
去年以来,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紧紧把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精神,采取1234工作模式,扎实开展息诉息访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一个网络,实现息诉息访工作全动员。该院坚持把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一把手
  去年以来,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紧紧把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精神,采取“1234”工作模式,扎实开展息诉息访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一个网络”,实现息诉息访工作全动员。该院坚持把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检察长为组长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检察长亲自抓、分管检察长主要抓、承办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真正构建了“院领导抓信访、控申部门管信访、其他部门参与信访”的工作网络。该院还对所有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信访人员,缜密分解工作任务,明确息诉息访工作责任,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了息诉息访工作全动员。
  
  统筹“两个联动”,增强息诉息访工作聚合力。一是内外联动。该院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信访部门、基层组织、以及其他政法机关之间的联动,特别是在处理涉及重大社情民生、弱势群体,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开展教育疏导和息诉息访工作。此外,该院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借助当事人的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耐心进行说理感化,帮助信访人打开心结,化解怨气,解决其实际困难,促其息诉息访。二是内部联动。该院加强控申部门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承办部门之间互通信息,共同分析涉法涉诉信访成因,制定对策,协同做工作,形成全院、全员参与信访的“人人想信访,人人抓信访,办案想信访”的格局,提高了息诉息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抓好“三个环节”,确保息诉息访工作见实效。一是抓好入口环节。该院控申部门对接受的信访案件认真审查,准确甄别信访的性质和类别,对属于该院管辖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及时审查分流,导入法律程序;对不属于检察机关或该院管辖的信访案件,及时告知信访人向有关机关反映,或将信访材料转送相关机关并告知信访人。同时,区别情况做好息访息诉工作:对“缠诉型”,以批评教育为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猜疑型”,以讲解案例为主,澄清事实,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法盲型”,以提供法律服务为主,通过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二是抓好办理环节。该院健全完善接访笔录制度,严格落实“一访一记”要求,切实做到“听清、问明、记全、答准”。对不服结果型申诉,着重审查法院裁判和检察院处理决定所依据的法律和事实,并注重与申诉人的沟通,进行释法说理、析疑解惑;对监督型申诉,着重审查原案办理环节是否存在不当和违法;对和解型申诉,着重平衡申诉人的利益诉求,为双方当事人搭建和解平台;对救助型申诉,着重把握救助条件,畅通救助渠道。三是抓好出口环节。该院建立公开听证、公开答复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答复、参与息诉化解。对“法律问题解决到位,执法过错查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的案件,密切与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共同落实好教育帮扶、矛盾化解和疏导稳控等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出口不畅、终而不结、案结事不了等问题,
  
  完善“四项机制”,形成息诉息访工作常态化。一是完善诉求表达机制。该院在整合传统的信、访、电、网等诉求表达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点接访、带案下访和重点约访等机制,还在每一个镇聘请一至两名检察监督联络员,引导和支持当事人依法律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矛盾纠纷。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要求,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对所办案件自查自纠,一旦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和不稳定苗头,做到有领导包案、有专人负责、有解决时限、有稳控措施,立即处理,及时化解,把握工作主动权,把信访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本院。三是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对所办理的每个案件,从接待来访到结案每一个环节都对是否发生新的信访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程度,及时制定稳控化解预案,采取妥善应对措施,积极做好预防信访和息诉息访工作。四是完善释法说理机制。对所办理的每个案件,将办理过程、处理结果及法理依据,以书面形式答复信访人,在法律文书的基础上加入充分的论理说法,以通俗的语言给信访人解疑释惑,不但使当事人知道“结果是怎样”,又让当事人明白“为什么结果是这样”,使其明白信服,感受公正,力争达到当事人息诉息访。
  
      (赵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