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 星期四 小雨 冷米的九月,无声无息间,阴雨连绵,白露为霜,余额不足的秋天,让人着实感受了一把湿冷的威力。不过,今天气温相比昨天高了那么零点几,当然肉测并不明显。 冷米村地处永善县南大门,曾是偏远封闭、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境内地势高寒,广
9月19日 星期四 小雨
冷米的九月,无声无息间,阴雨连绵,白露为霜,"余额"不足的秋天,让人着实感受了一把湿冷的威力。不过,今天气温相比昨天高了那么零点几,当然"肉测"并不明显。
冷米村地处永善县南大门,曾是偏远封闭、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境内地势高寒,广种薄收。“以前,因为没有通路,赶场全靠人背马驼,来回就是一天!”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冷米村支书罗廷华记忆犹新。
2017年,昭永二级公路通车,冷米村也通了第一条硬化公路。
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冷米村为了打造“一村一品”,引进养殖、种植公司,促农增收。去年,冷米村引进由云岭楷模谭德才牵头成立的永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冷米村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党参。
今天,我们来到党参种植基地,有55名村民正在给党参除草。
“我们社程忠兴今年73岁了,范天美是二级残疾,他们两个经常都去帮忙扯草的……”长地村民小组长朱家明说,每天党参基地需要多少劳动力,基地负责人总会提前一天通知他,由他有序组织村民来务工。
“我们来回要两个小时,但来扯草60一天,活路轻松,比放羊子、栽洋芋划算多了!”都家海子的戴兴芝一边忙着除草,一边告诉我们,她今年55岁了,想外出务工,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家中劳动力充裕,在这里上班也可以带孙子。
“党参种植‘三分种、七分管’,为培育出优质的党参苗,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锄草、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目前,冷米村党参育苗基地土地流转费10万元,近几个月,每天都是四五十人在基地务工,有登记的务工6350多人次,务工费支出4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周仕敏告说。
2018年以来,冷米村围绕“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的目标,因地制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村两委”、党员、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牵头,宣传普及种植技术,为群众算收入账,引导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并为种植户提供地膜、化肥、农药等物资支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增收致富。目前,全村规范化种植马铃薯4800亩,玉米3000亩,贡椒1500亩,药材1000亩,养牛350头。
(通讯员 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