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关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以“三新”举措为引领,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全力推动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司法为民举措、强化队伍建设,大关法院在案件质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也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审执主业“新布局”:精准发力,保障司法公正
审执质效“加速推进”
大关法院聚焦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强化审判管理,确保全院审执质效进一步提升。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确保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加强信息化应用,利用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信息化手段,有效减少案件流转时间,提升办案效率。通过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审判态势分析,精准把握审判执行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一季度,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99件,审结791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9.08天,审判质效显著提升。
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大关法院坚持以“枫桥经验”为指引,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立足天星、木杆、靖安三个法庭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主阵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立、调、审、执”一体化推进,始终秉持“小案不小办”的理念,把调解贯彻至办案全过程,力求达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创新开展司法举措,为当事人量身定制便民司法服务套餐。立足辖区实际,设立少数民族双语调解室,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加强辖区部门联络,有效整合解纷合力,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共建“一庭两所三室多委”多元解纷机制。常态化开展巡回审理、送法下乡活动。2024年,法庭共开展巡回审理160余次,法治宣传20余次。
三源治理“标本兼治”
大关法院积极探索“三源治理”工作模式,2024年出台《大关县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三源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聚焦诉源、执源、访源,强化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前端化解。在9个乡镇建立法官联络站,选派法官及助理挂联乡镇及村社区,推动辖区形成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格局。依托“政法挂千村”及“普法强基”专项行动,将全院50余名干警纳入普法专项工作队,加强诉前普法宣讲、诉中释法明理、诉后解惑答疑,确保案件全流程普法,引导群众建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加强跨部门、跨系统协作,通过“法院+”模式与交通、民政、金融等民生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妥善化解,2025年3月,大关法院与全县多个重要金融部门召开座谈会并建立协调联动长效机制。一季度,全院案件调撤率达71.61%,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司法为民“新实践”:多措并举,传递司法温度
柔性司法“暖人心”
审判工作非一判了之,在保持公正的同时更需要有“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确保案件案结事了人和。大关法院秉持柔性司法理念,注重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在处理案件时,法官们不仅严格依法裁判,更注重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体会当事人的难处,秉持司法良知,作出合乎情理法理的裁判。通过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拉近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感情距离,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下合理表达和解决诉求。今年3月,木杆法庭通过“调解优先、温情疏导”的柔性司法模式,成功调解一起因变更抚养关系引发的家庭纠纷,不仅妥善解决了孩子的抚养问题,更让一度疏离的亲情重归温暖;加强保障营商环境工作,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基础上全力护航企业发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如在我院依法审理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法官团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化解纠纷,最终成功调解,案件标的超过8000万元,大大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有效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化“两难”为“共赢”。在处理扶贫车间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时,法官们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灵活运用调解方式,创新“担保支付+延期履行”等方案,既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兼顾了企业生存发展。
多元解纷“聚合力”
大关法院积极构建“法院+部门”多元解纷模式,联合交通部门快速处理213国道高发交通事故纠纷,联合金融部门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纠纷,联合民政部门一条龙处理婚姻家庭纠纷,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持续完善法官联络站工作机制,由党员法官牵头,联合当地司法所、村委会等力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求“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填补基层治理“缝隙”,打通诉讼服务的神经末梢,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积极推行委托委派调解机制,将案件实时推送至乡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村社区工作人员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就地开展调解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委托委派调解机制成功化解案件205件,兑现补助29200元。
法治宣传“全覆盖”
牢牢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切实将法治宣传作为全院重要工作任务。积极落实“法治副村长”、“法治副校长”机制,选派部分优秀法官干警担任乡镇村(社区)的“法治副村长”,抽派干警挂联木杆镇、天星镇20所中小学、幼儿园并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巡回审理、法治进村社区、院坝普法等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法官们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讲解法律知识,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积极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入校宣讲,通过现场宣讲、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助力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思维。常态化开展实地普法,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新媒体线上普法,公众号开设法治宣传专栏,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一季度,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40余场次,覆盖人群5000余人次,其中校园普法28次,发布普法宣传稿件XX篇。
三、队伍建设新风貌:内外兼修,激发队伍活力
人才培养“强根基”
大关法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举措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筑牢法院发展根基。通过“每周一学”活动,组织干警集中学习新政策、新理论,与时俱进提升思想水平。各部门依据自身实际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如综合办、驻村工作队制定部门每周一学工作计划,每周选定一名干警分享领学,取得良好成效。制定《大关县人民法院年轻法官干警导师培养工作方案(试行)》,为青年干警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传帮带”模式,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业务能力、积累审判经验。导师从案件审理、文书制作到庭审驾驭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帮助青年干警补齐短板,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定期组织年轻干警开展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活动,增强其实践能力。
廉政建设“筑防线”
大关法院高度重视队伍廉政建设,3月召开全院2025年度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围绕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对本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安排部署。党组班子、各部门分别开展集体廉政约谈,强化干警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通过集体廉政约谈,引导干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定期组织干警学习党纪法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干警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通过专题讲座、警示教育、党纪法规知识测试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一季度共召开党风廉政会议1次,开展部门集体廉政约谈会7次,组织警示教育活动1场,确保司法公正廉洁。
环境优化“提士气”
办公环境的整洁与有序,不仅关乎法院自身的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公众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任。今年年初,大关法院制定了《大关县人民法院办公室环境卫生评比方案》。通过制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卫生优秀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并悬挂卫生标兵流动红旗,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常态化参与社区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干警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在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展现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
一季度,全院共开展办公环境卫生评比2次,组织社区爱国卫生运动3次。
下步工作,大关法院将以“三新”举措为推动力,持续深化司法改革,优化司法服务,加强队伍建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书写新时代法院工作新篇章。